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厦门传奇人物“陈嘉庚”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1-14 18:12:29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厦门传奇人物“陈嘉庚”

2、陈嘉庚简介,关于集美陈嘉庚的故事

3、陈嘉庚鳌园在哪里,陈嘉庚鳌园简介

4、穆斯林的传奇人物:穆罕默德的故事

5、传奇人物陈嘉庚与厦门大学文化

6、猜你喜欢:

1、厦门传奇人物“陈嘉庚”

相对于厦门人民,对陈嘉庚先生一定不会陌生。他对于厦门以及国家的贡献可谓是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都有他赞助的学校,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做贡献。那么,你是否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呢?就跟着小编一块儿了解厦门文化吧!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陈嘉庚生平大事记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

1910年,陈嘉庚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向闽侨募捐五万多元建筑校舍。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福建光复,陈嘉庚被推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款二十多万元支援福建财政,另筹五万元接济孙中山先生。

1912年,陈嘉庚携眷回国,筹办集美学校。

1917年,陈嘉庚购进三千七百五十吨轮船一艘,名为“谦泰号”。因两年来营业顺利,派胞弟敬贤回国创办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学校。

1918年,集美师范和中学正式开学。陈嘉庚发起筹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陈嘉庚回国筹办厦门大学,组织同安县教育会,对各乡小学给予常年补助。

1920年,集美学校增设女子师范和商科,陈嘉庚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

1923年,陈嘉庚当选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总理,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

1925年,创业有成,资产达一千二百万元,是陈嘉庚一生中登峰造极,得利及资产最巨之时。

1926年,陈嘉庚扩建南洋华侨中学校舍,创办集美农林学校。开始面临逆境,胶价暴跌,营业亏损甚巨,被迫将厦大和集美两校校舍建筑工程局部停工,但经费仍竭力维持。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陈嘉庚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被推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38年,陈嘉庚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致电汪精卫反对其主张同日本和谈。

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并率团返国到重庆、延安等地视察慰问。

1941年,陈嘉庚被推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组织南洋闽侨总会。创办南洋华侨师范学校。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总会。

1942年,新加坡沦陷,避居爪哇三年,陈嘉庚写成《南侨回忆录》和《住屋与卫生》。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重返新加坡。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1946年,陈嘉庚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1947年,陈嘉庚召开新加坡华侨大会,反对荷兰殖民军屠杀印尼巨港华侨暴行,议决准备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为集美各校开拓经费来源,陈嘉庚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实行以行养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首途回国。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陈嘉庚被选为常务委员。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

1954年9月,陈嘉庚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9年,陈嘉庚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创立厦门华侨博物院。

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遗体移集美鳌园安葬。

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能你也喜欢: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十番音乐溯源与艺术特色

福建著名戏曲:梨园戏

永春纸织画的溯源及文化

2、陈嘉庚简介,关于集美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这个名字相信生活在厦门的人都不陌生,在集美随处可见“嘉庚精神”可见,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在厦门,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那么不熟悉陈嘉庚的人们,本期的嘉庚文化就带你认识陈嘉庚,为你介绍陈嘉庚简介和关于集美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这个名字相信生活在厦门的人都不陌生,在集美随处可见“嘉庚精神”可见,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在厦门,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那么不熟悉陈嘉庚的人们,本期的嘉庚文化就带你认识陈嘉庚,为你介绍陈嘉庚简介和关于集美陈嘉庚的故事。

陈嘉庚先生(1874—1961年),字科次,着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

陈嘉庚先生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仅用20余年的时间,即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先生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在集美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开端。1910年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大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03年,其父陈杞柏破产,陈嘉庚先生为还父债,独立经营。1904年春,陈嘉庚先生用7000元资本在新加坡郊外淡水港山地用茅草木料盖起自己的第一幢简陋的厂房,并办起新利川菠萝罐头厂。他凭着“精、勤、慎”,在新加坡的商场上脱颖而出,奠定了他在异国他乡之稳固地位,从而在20世纪20年代,跻身于东南亚华侨事业巨子之列。

他在新加坡继续置办土地,开办厂房。早期厂房样式简单,颇类似于马来人的住房,1911年,陈嘉庚先生参观了曼谷北柳一个福建华侨创办的“鸣成”米厂受到启发,改良厂房。这些以功能为主的工业厂房经由他一手建造起来,给他今后进行建筑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0年,陈嘉庚先生加入同盟会支援辛亥革命,“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1912年,清朝封建帝制已被推翻,民国政府已建立,陈嘉庚先生倍受鼓舞:“政治有清明之望矣,而匹夫之责何如?”他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决计回国作两件事:兴办工厂和学校。

早在1894年冬,陈嘉庚先生就出资2000元,在集美建立惕学书塾。1913年,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也在他的投资主持下成立,这是陈嘉庚先生兴办学校之肇始。

1915-1918年的四年中,陈嘉庚先生各项经营共得利四百五十余万元,实存资产约四百万元。“乃思前年获悉闽省师校之腐化,师资之缺乏,若能办到决在集美办师范学校及中学,兹正其时矣”。“蒉冀他日广树师资,以供闽南及南洋初等教育之需要,俾得发展教育,提高民智,改造社会也。”

3、陈嘉庚鳌园在哪里,陈嘉庚鳌园简介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历经十年时间,耗费人力物力设计而成的,里面最为着名的就是石雕,里面石雕石刻技术都是汇集了闽南著名的石刻师傅手艺的精华,鳌园的石雕被称为闽南“石雕博物馆”。本期的嘉庚文化带你走进鳌园。

鳌园位于福建省厦门的集美学村东南角海滨,嘉庚公园内部,鳌园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进入园内就是一条长50米的门廊,两厢墙上镌刻着40幅古今历史人物的青石浮雕,立体化连环雕像,许多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且能雕出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漫卷的红旗,薄如纸片,高举的干戈,细如笔箸,真是巧夺天工,人间奇迹啊

鳌园,坐落在集美东南隅,总面积达8990平方米。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

鳌园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三个部分组成。门廊的设计精巧洒脱,两厢墙上镂刻着连环组雕。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整个纪念碑高28.6米,通体以花岗岩建成,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四周绕以青石雕栏。

鳌园里短墙、栏杆、亭柱等处,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名流题赠诗词和对联,盛赞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它又汇集闽南石刻精华,表现了我国高超的石雕艺术水平,故有闽南“石雕博物馆”之美称。

离鳌园不远处建有“归来堂”,堂前树有陈嘉庚先生铜像。还建有陈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迹陈列馆,构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鳌园石刻精粹,琳琅满目,遍布全园。分浮雕、沉雕、圆雕、镂雕、影雕等种类,汇集闽南石刻精华。

1992年,为完成陈先生的遗愿,在鳌园前的海滩上建设“嘉庚公园”。公园占地3万平方米,周边建了一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楼阁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与鳌园融成一体,更是秀美,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

【结束语】鳌园在陈嘉庚纪念胜地中,是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的地方。鳌园中的石雕聚集了闽南石刻的精华,是闽南着名的石刻师傅们共同打造的。令人感叹,真是人间奇迹啊。

4、穆斯林的传奇人物:穆罕默德的故事

穆罕默德,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政治家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民族故事中了解一下吧。

穆罕默德的故事(一):蜜枣的传说

吃过蜜枣儿的人,都想知道它的来历。

传说在很远的年代,一次穆罕默德和异教徒发生了争执,厮杀起来。异教徒的头子,手持钢刀,来追杀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见有人持刀来杀他,自己力量薄弱,便左拐右转,甩掉了追杀他的人。然后脱掉了那件青色长袍,低头坐在一个土台子上。

过了一会儿,那个异教头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穆罕默德跟前问:“刚、刚才从这儿有没有跑、跑过去一个高个子?你、你见了没有?”

穆罕默德低头沉着地回答说:“见了,他朝东南方向跑了。”

那个异教头子道:“那你快领我去。”穆罕默德却说:“等我把枣子吃了再走吧,”说话间,他从袍襟里撕下一个棉花疙瘩,用右手捻了捻,然后刨了一个小土堆,把棉花疙瘩种在里面。

那个异教头子说:“你才种下去啥时节才能吃上呀!马上就能吃上的。”那人不信:“要是能立刻吃上你种的枣子,我便拜你为师!”

穆罕默德说:“那你看着吧。”话音落地,土堆里真地长出一个又嫩又绿的枣树苗苗。一转眼长上一尺多高,还开了两朵小花。一阵儿过后,这两朵小花结了两个枣儿。穆罕默德念了个“台斯米”,伸手就摘了下来,一个给了那个异教头子,一个自己吃了。

枣子又黏又甜,真是顿亚上罕见的呀!那个异教头子吃完惊奇地望着他想,这人有这么大的本事,还让这枣树结了两个枣,给了我一个,嘿嘿,他究竟是谁呀!

穆罕默德见他吃完枣子呆呆地发愣,就抬头说:“我就是穆罕默德,凭着胡达的口唤,要杀你就杀吧!”

那个异教头子,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又想了想吃枣子的情景扔下了钢刀,上前紧紧握住穆罕默德的手说:“我们以后再不做冤家了,要和穆罕默德和睦相处。”

从此以后,双方和解了。这棵穆罕默德种的枣树,也越长越茂盛,人们都吃上了又甜又香的枣儿。后来,穆罕默德就把蜜枣看作非常珍贵东西,还把枣核做成串珠,供礼拜时用。

5、传奇人物陈嘉庚与厦门大学文化

厦门大学是中国十大高校之一,是众多考生梦寐以求的一所学校,它位于风景怡人,繁华热闹的鹭岛厦门。厦门大学作为厦门的标志性人文地标也成为众多游客来岛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那么,你想知道它和陈嘉庚先生之间有什么渊源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厦门文化吧!

厦大校歌: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欲操钥发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呼南方之强!吁嗟呼,南方之强!

1921年4月6日,在高昂的校歌声中,厦门大学宣告诞生,为了创办这所大学,当时已年近五旬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提前两年从新加坡回国并认捐了四百万元大洋,这个数额,相当于他当时的资产总值。

原厦门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洪永宏:陈嘉庚认定教育为立国之本,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使他认定在兴办小学、中学、各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为振兴中华尽一份力的时机已经到来。

当时,陈嘉庚已经在厦门创办了集美学校,规模宏伟、师生人数为全国之首。为了修建厦门大学的校舍,陈嘉庚亲自考察校址,13集电视动画系列剧《陈嘉庚的故事》还原了陈嘉庚的雄心:

西至许家村,东至胡里山炮台,北至五老山,南至海边,两千余亩都应划入厦大范围。厦大应当成为南方之强,应该包括文理法工商医,学生应达到三四万人。

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大的雄心倾资兴学的,恐怕只有陈嘉庚。他在华人企业家中并不算特别富裕,却始终为振兴中华、发展教育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厦大创办起来了,但还需要大量资金维持办学。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世界,陈嘉庚的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有人劝他停止维持厦大的经费。陈嘉庚断然拒绝,他变卖了部分校产,举债维持厦大教学。这便是“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典故。陈嘉庚的曾侄孙陈立人回忆:

陈立人:每一分钱都捐赠过来厦门大学来兴学。到后来他回国以后,决定把资产都归于国家来处理。

1937年,陈嘉庚实在无法再独立维持厦大办学,他将厦大无条件捐献给了政府。始终被称为“校主”的陈嘉庚,在解放后继续出资,为厦大修建了大量校舍。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如今,厦门大学已成为厦门最著名的一处人文地标,而美丽的厦大校园,也成为世人对于创办者永久的思念和敬意。

可能你也喜欢:

令人怀念的老北京胡同文化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

十番音乐溯源与艺术特色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中国传奇人物  传奇人物  传奇人物名字  传奇人物的故事  厦门大学陈嘉庚  期货故事和传奇人物  穆罕默德机场  穆罕默德画像  穆罕默德的故事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