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处理孩子问题的方式很重要,如果孩子打人或被打了怎么办?父母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做出的选择,进而影响孩子的性格。
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是: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
学会用和平的方式处理矛盾,并且在被欺负时有智慧地还击和自卫,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还击的智慧
李玫瑾教授曾说: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的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对于人性的恶,小孩比大人更不懂得控制和掩饰。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很多孩子在最开始打人的时候都是带着试探,你不反抗,只知道哭闹,他则会越来越过分,慢慢跨越正常人际相处的范围来侵犯你。
而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教孩子捍卫自己的边界和权益,用各种方法震慑住别人的试探。
“不对,不是这样的”
“你打人不对!”
“这是我的东西,还给我!”
无论是自己的意识,身体还是物品,这些对自我边界的捍卫,会让对方知道你不是那个可以任由人揉捏的软柿子。
有这样一个电影片段:一位爸爸兴致勃勃的去观摩女儿排练芭蕾舞,却意外的发现有个小女孩坏笑着故意踩了一下自己女儿,然后用力的把女儿推倒在地。老师没有发现,只是提醒他女儿要站稳。
回家路上,爸爸和女儿聊天,得知女儿经常被打后,惊讶的问女儿为何不还手?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女儿说:“因为你不让。”爸爸愣住,哑口无言。然后教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要用暴力还击!”
当孩子长期面临恶意欺凌的时候,教孩子反击是对的。因为长期被恶意针对的孩子得不到支持的话,不仅受到肉体上的伤害,还可能是心灵上的屈辱。
当孩子打回去的时候,我们不必再虚伪的去说:“不能打人”。因为这是他所选择保护自己的方式。
我们要说的是分寸,即便是还击,哪些地方不能打。
家长教孩子自卫的时候,要把技巧清晰的演示给孩子看:挡住头脸,推开对方的手,别让他靠近,喊老师寻求帮助等。
教孩子和平处理冲突
和同伴在游戏中产生的冲突,是孩子成长中常碰到的状况。研究表明,父母在解决孩子之间冲突的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无意识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敌对想法;另一种是教会孩子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发生。
很显然,后者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有喜欢动手打人的倾向,家长别觉得小孩间的打闹无所谓。
因为一个最初以武力抢夺的孩子,如果发现对方没有反抗,或者被家长默许,他就会认定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家长的要及时制止,引导孩子尝试用谈判、协商解决问题。
比如把孩子叫到一边,问孩子:“如果他用同样的方式打你,你有什么感受?”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和共情能力。
告诉孩子:“如果你老是抢别人的玩具,朋友就不愿意跟你玩了。”提醒孩子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交际意识。
让孩子问对方,“我们能交换玩具吗?”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共赢思维。
反复比较之后,孩子会慢慢认同应该和平解决问题。
现象解析
◆孩子被欺负时不懂自卫和还击
◆大人觉得孩子间的打闹无所谓
◆熊孩子被纵容,好孩子受委屈
家长应对
◆教孩子捍卫自己的边界
◆教孩子有分寸地还击
◆教孩子尊重别人,和平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