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有多重要?父母除了付出爱之外还能给孩子什么?要知道,剥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都是这些事!
日复一日的平淡,隐藏了我们和孩子的爱
高岩,在花样的年纪自杀离世,20年后的今天才让生前屈辱得以曝光。
向母亲诉说讨厌沈阳(前北大教授),但母亲说“妈妈也是当老师的,别这么大怨气。”
父亲回到家,发现沈阳从女儿的房间里出来,什么也没问,却说了一句“沈老师你好”。
在最后一次自杀身亡前,高岩就曾自杀未遂。
斯人已逝,高岩的母亲如今白发苍苍,说了一句:“当年可以对女儿的关注更多一点。”
这一句话,好悲凉!也来得太迟!
我们给孩子的爱到底缺了什么
我们总会认为,我们把时间花在哪,就一定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自从当了父母,孩子就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与心思,即便是在睡梦中,都是孩子的影子。但是,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了孩子喜欢的父母吗?不见得。
我们总是太善于用想象中的自己,来定义自我,事实上却漏看了好多镜头。
◆ 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之间逗比的互动,他眼含羡慕、抿着嘴边的笑、内心满怀羡慕地也奔向你,那时候或许你只顾着忙手上的活,或者是刚好在刷朋友圈,更或者是刚好在玩抖音。你却没有看到他眼中的渴望和那想要抱抱而微张的小手臂。
◆ 当孩子喜欢的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从蓝色变成绿色、没过几天又从绿色变成了黄色,当孩子的表达方式从直接说“我想吃糖糖”变为“我是不是可以吃一颗糖”......诸如此类的变化,你是否都有察觉?每次变化,都是孩子的成长,所以你忽略的不是变化,而是孩子内心的成长。
◆ 当孩子沉默,是因为倔强、还是因为默认、抑或是失望;当孩子含着泪看着你时,是因为委屈、还是因为害怕、亦或是因为羞愧......与外人相比较,你如何更懂孩子?每一次对孩子肢体语言和情绪表达的忽略,堆积的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后会成为我们在孩子内心信任度的流失。
在爱孩子的路上,我们缺了什么?与时间相比,恐怕我们更缺的是质地细腻的爱。
因为想与孩子并行,所以更用心
我们的孩子一直在不断成长,这种成长往往会在无意识中要将自己变成更好、更棒、更优秀的人。于是,想要变得更好的念头主宰着孩子的具体行为,从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独特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育孩子是双向的事情,爸爸妈妈要学会细腻地观察孩子所处的成长状态,才能收获更好的“授与受”。
1、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生物钟很准、有些孩子生物钟常变,但是变与不变都是离不开其中的核心行为规律的,我们唯有摸准孩子生活的核心规律,才更能看懂孩子。
例如,柳林和康乐交了朋友以后,作为爸爸的柳传志细腻地感受到儿子的快乐从皮肤进入到了骨髓、筋脉并进入到五脏六腑,柳传志看到了儿子脑门发亮、眉眼中总带着愉悦和笑意,一改曾经的“多数的时候表情平淡,略有忧郁”。恋爱中的人,总自带喜悦,但是能将孩子的这种喜悦解读得如此深刻,却是父母的用心。
所以,在平时的相处,我们看着孩子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孩子是否安全,更多是想从孩子的举手投足间看懂他的内心和与众不同。例如进入超市,孩子第一眼会盯着哪里、他挑选商品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进行选购的时候他有哪些习惯等等,这些细节都能让我们更立体地认识孩子。
2、善于多维度用心靠近孩子
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并没有标准。需要我们从多种角度进行尝试。
例如,想了解孩子上补习班的情况,我们不要只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或者是直接问孩子习不习惯,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你觉得你们的课室如何?小伙伴上课的氛围踊跃吗?上课的时候,你会不会和老师的眼神偶遇?”等等,从更有趣的切入面聊,或许能增添孩子和你沟通的兴致,在孩子的表达中,自然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例如,孩子参加完夏令营,一般父母都会直接问“好不好玩,跟我说说有啥趣事”,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帮孩子整理旅行箱的时候,说“你的衣服整理得蛮整齐的,是不是夏令营的时间安排得不错?零食都吃得差不多哟,你有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孩子外出一趟,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不一样,从这些不一样着手,我们或许能更快发现孩子的成长和收获。
3、谨慎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
对于父母,孩子一般都不设防,并且更容易不加掩饰地对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例如“我不喜欢那位同学”、“我不喜欢语文老师了”、“我不想再上体育课了”等等,正如高岩当年直接和母亲说“我讨厌沈阳”。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诉说,爸爸妈妈不要急于下判断,要留意孩子表情的细微处,并且顺着孩子的思路了解负面情绪产生的递进层次,在心里摸准:孩子是排斥这个事情还是这个人。不一样的原因,就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在负面情绪面前,说道理的“正义感”以及爸爸妈妈轻易的下判断,容易切断孩子告诉我们更多真相的可能性。
成为孩子负面情绪的安放之所,是父母最大的宽慰,因为这是孩子最纯粹的信任。我们不能因为缺乏细腻而辜负了这份信任,我们要更走心、更靠近孩子,也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帮助孩子塑造更完整的人格。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倦怠的付出。为什么说养育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场修行,那是因为我们一直想为了孩子更努力,并且变得更好。在行色匆匆的人群里,总会有很多的遗憾,希望别人的遗憾不是一场永恒的留白,它或许能让我们与孩子靠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