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从沉迷游戏到爱上学习,只需要这三个步骤
5G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后,玩游戏越来越方便,家长对于网络游戏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孩子拿着手机看视频或者玩游戏,已经成为了家中常见的场景。
但每次孩子一玩起游戏,学习吃饭都喊不动;到了学习的时候,TA却从来没有这个劲头。
游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37岁的吴海权有个上小学的儿子,在东南沿海某家餐饮公司做公关中层的他,平日晚上11点前很少回家。
但两年前开始,他逐渐将生活重心搬回了家中——他发现儿子越来越依赖手机,每天下班回家,儿子不是在看视频就是在玩游戏。
硬不让孩子玩,孩子会哭闹,平心静气谈话,儿子反而常常数落他“比妈妈晚回来”、“又在外面喝酒”。最失控的一次,吴海权应酬不顺利,脾气上来摔了儿子手里的手机,儿子吓得哭起来,几天没睡好。
转机出现在一次老师的电话,老师表扬儿子“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在班上的每周故事会,儿子分享的故事,各种游戏角色纷繁错杂,好不精彩。
同时,因为儿子的游戏段位高,同学们对儿子都十分拥戴。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游戏吸引人的2个最大原因——成就感、社交亲密感。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父母如果一味严格要求、做出强硬姿态,会让孩子更加无助,需要在别的地方寻找认同感。不断升级的游戏战绩,一起交流游戏经验,组队升级的队友,简直就是灰暗中前进的力量……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打游戏会玩物丧志,打压孩子玩游戏的需求,同时在学习上给孩子定下更高的目标,想要孩子“严肃对待”学习。反而使孩子加深了对游戏的感情,又拉远了亲子间的距离。
处理不好还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
比如口碑黑马的电竞剧《穿越火线》中,以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为原型设计的场景。
孩子在这里每天公开演讲自己的领悟,不演讲不给饭吃。不听话?体罚、电击、监禁,排队等着你。受到严重摧残的孩子,被关了不敢逃,逃出去了不敢回家。
家长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封闭机构,也许是为了避免孩子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和人员,但这样的机构,才是孩子一生的阴影。
其实,不止孩子爱打游戏,大人也喜欢。大人觉得游戏好玩的原因,和孩子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工作目标不够清晰、没有成就感,缺乏正向的人际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公司工作,每天被领导嫌弃工作没效率还没成果,一处工作还没做好,另外的活又压了过来,你对自己的工作还有信心、有热情吗?
而在朋友的鼓励下,你们一起做了些小生意,在朋友圈宣传一下,还真有订单上门,不仅不像预想中打水漂,还甚至增加了新的业务。回到家,家人还称赞你会赚钱。你会不会想干脆辞职做生意了?
游戏为什么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赵周曾总结过游戏设计不可缺少的3要素: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难度和目标,每个游戏关卡都有精心设置的升级奖励,可以让角色在游戏中更厉害,一次失败也不不会让游戏角色成为一个失败的角色,反而会让孩子主动分析经验,成为下一次通关的积累。
内驱力,是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升级的原因。
抛开家长对游戏的负面滤镜,解决了和孩子的沟通矛盾,家长完全可以引导孩子,把游戏中获得的学习能力,迁移到学校的学习中。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发布《中国学习计划报告》,他们对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们做了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丢失是非常快的”。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他们提出把游戏用到学习当中的想法,“要知道,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是我们教育研究者的梦想”。
让孩子爱上学习,重点就在找到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