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妈妈和我语音聊天,很着急地讲述了下午发生的一场冲突。
爷爷带她两岁半的儿子闹闹去广场玩。闹闹最喜欢玩秋千,其他小朋友也喜欢,但广场上只有两个秋千,经常有小朋友排队等候。
昨天闹闹没睡午觉就出去,人比较少,小家伙玩得很high。爷爷看孙子高兴,自己也高兴,忽略了两三个小朋友已经眼巴巴跑过来好几次,看看闹闹有没有从秋千上下来。
这个妈妈说:“爷爷的理论是这玩意儿和公园的凳子一样,谁先坐下就是谁的,前头的人坐够了,后头的人才有机会坐。”
这话听着有点儿不对劲,但道理上好像又没有错。为了避免家庭矛盾,她也没有深究。
有个孩子的奶奶,看自家孙女等了十几分钟还没玩上秋千,直接指责爷爷不会教育孩子,就知道宠溺,别的小朋友下着雨排这么久的队,也不让闹闹下来。
一来二去,吵得惊天动地,孩子自然也吓得哇哇大哭。
这位妈妈问我:“爷爷错了吗?公共场合的玩具,不要遵循先到先得、别的小朋友等待的原则吗?”
以前,也有朋友后台留言说孩子在外争游乐设施的问题,印象最深的就一个妈妈讲述的事件。
也是去游乐场玩,小朋友都喜欢坐一个环游乐场的小火车,正常情况下,小朋友体验一次就会下来,但有个小男孩连续坐了三次,还是不肯下来,妈妈每次都顺从他。其他人看不惯,抱怨了句:“工作人员都说了,每位小朋友只体验一次,以便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乘座。”
小男孩的妈妈立刻发飚:“我怎么没听见有人这么说,又不是缴费的,你们想坐也可以啊,管别人的闲事干吗?”
工作人员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看这个客户很凶,也没敢说话,其他人更是敢怒不敢言。
公共游乐场所的争吵,喆同学出生以来我见过不少,大多数情况下,我会选择沉默或带孩子去玩别的,之前还推送过一篇文章:《好吧,我认怂》——为安全着想,最后不与那些蛮不讲理的人计较。
幸运的是,绝大数妈妈知道从法理上讲,让别的小朋友排队等待没错,但实际操作中,她们都在默默遵守着公共场所的“江湖潜规则”:
——从孩子接触公共玩具开始,就让他明白这些东西不属于自己,每个小朋友都有权利玩。这样的界定,会让孩子的物权概念更明晰。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自己家孩子感兴趣的玩具一直没有别的小朋友来抢,可以不干预;如果有别的小朋友表现出兴趣,一定要提醒自己家孩子,这是公共玩具,所有小朋友都有权利玩儿;如果别的小朋友提出要求时自己不想让出,可以继续玩,但占用时间尽量别太长。
——假如有好几个小朋友在排队等候,妈妈可以给孩子限定时间,这里需要注意一点:三四岁以下的孩子很少认识表,也没有时间概念,家长可以指着手机上的数字,告诉他这个数字变成几,咱们就要去玩别的。一个朋友的办法是给出两个选择,比如想玩五分钟还是十分钟,然后和孩子一起设定闹钟,闹钟响了让孩子让出玩具,然后和妈妈一起关掉闹钟。
——如果孩子放下某件玩具后还念念不忘,妈妈可以引导他重新排队,这样既遵守了公共场合的社会规则,又能重新玩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果自己家孩子对别人正在玩的玩具感兴趣,可以引导他前去商量,询问对方“能不能让我玩一会儿”;对方不同意,可以让他拿别的东西去交换;交换还是不能达成目的,就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告诉他“过一会再过来试试”;如果孩子不愿意玩其他的,而是想等待,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