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争论是好事,长大之后更有出息
自古以来,中国家庭就不允许孩子跟父母顶嘴,《弟子规》中所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只有听从义务,没有反驳权利。 所以当孩子拥有自主意识开始对父母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内心潜台词是“你懂什么,居然敢和我顶嘴”。“顶嘴”这个词含有下对上的不敬或不顺从,尤其是权威性父母更容易认定孩子的顶嘴行为。其实,对孩子来说,顶嘴是对自己的观点辩护,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行为,甚至是情绪情感的发泄。
其实孩子能够同父母争论并非是一件坏事。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次实验:
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所以,当孩子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家长应该感觉到高兴,这表示孩子逐渐长大,发展出自己的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所以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候,可以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因为家长要肯定的是孩子勇于表达的行为,当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倾听、被肯定的时候,目的已经达到了。
顶嘴不等于胡搅蛮缠,这两个概念要分清
胡搅蛮缠不仅有顶嘴这种沟通方式,还包括非语言的形式,比如在地上打滚、哭闹等。区分顶嘴与胡搅蛮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果孩子的做法使你感到伤心、尴尬,让你感到烦恼或者感到无助,那就是胡搅蛮缠。通常孩子出现胡搅蛮缠时有以下几个原因:
1、试探家长的底线
“不,我要买小汽车,就要买小汽车!”每次妈妈从幼儿园接阳阳回家路过玩具店,阳阳都会央求妈妈买小汽车。前两次,妈妈给阳阳买了2辆小汽车,可阳阳仍不满足,每次都想买新的。这回妈妈下定了决心,坚决不答应。阳阳一着急,干脆往地上一坐,不走了。任凭妈妈生拖硬拽,阳阳就是不起来。
孩子通过这种语言上和行动上的反抗,来测试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对他的顶撞和反抗会有什么反应。家长在遇到孩子这种试探底线式的顶撞和反抗时,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允许或不允许都要彻底地执行。除了危险和有悖原则的事,不能让孩子做主,在其他事情上还是要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2、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叮咚……”敲门声响起,刚刚还在和萌萌一起玩积木的爸爸一下子来到门前,将客人引进客厅,扭头对萌萌说:“爸爸跟叔叔谈些事情,你把积木拿到房间去玩好吗?”萌萌有些愤懑地说:“我不玩积木了!我也要跟叔叔谈事情!”“你跟叔叔谈什么事情?赶紧回房间去!”爸爸说。“不,我就要待在这里,不回房间!”萌萌边说着,边坐到了沙发上。
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反抗,则说明孩子感受到家长忽略他了。他可能知道,要是乖乖地把积木收拾好拿到里屋去,爸爸就会一直和叔叔在客厅里谈话,就不会陪伴他了。而此时,他只需要顶个嘴,爸爸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他身上。如果家长常常陪伴孩子,常带孩子参加各种亲子活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重视。那么在家长暂时离开他时,就不容易感到失落。
顶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
顶嘴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正在试图同自己的父母分离,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一叛逆期:2.5~3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期
常见顶嘴:“不”和“为什么”
发育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
第二叛逆期:7~9岁,准大人期
常见顶嘴:“你不懂”“这不公平”
发育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应对方法: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让家长处于防守状态,不妨把问题的决定权留给他们,并试着同情理解他们,可以和他们说:“你认为我现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真让人沮丧,你对我缺乏尊重,现在你可以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直到你冷静下来可以和我理智的说话。”
第三叛逆期:12~15岁的青春期
常见顶嘴:“让我一个人呆着”“我烦着呢”“这都是你们的错”
发育特点: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对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对男孩而言,则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
应对方法: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如果他们想要自己单独待一会儿,父母可以暂时后退,但是也不要放弃,比如可以把和他们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面,或者给孩子发微信等,让你们之间的对话保持开放。
有话好好说,让孩子不再顶嘴
1、和孩子坦率沟通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强烈,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因此家长要做到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用质问的语气与孩子对话。比如当孩子晚回家之后,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一直很担心他,询问他是不是遇到了麻烦,是否需要帮助等。
2、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台湾心理咨询师黄心怡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通常家长和孩子沟通半个小时,至少会有25分钟的时间是家长在那里高谈阔论,大谈他们认为特别重要的事情,而留给孩子的讲话时间不过几分钟。因此,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家长最需要做的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喋喋不休、自以为是的权威,如果你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就应该鼓励他们多说话,你需要做的是竖起耳朵倾听,然后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3、出现矛盾时可以暂停争论,慢慢缓解情绪
遇上此类孩子只能采取心平气和态度,缓解对抗状态,耐心地给予批评、劝说、诱导,或者利用时间帮忙,尽量延迟批评,劝说、诱导的时间,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说。家长也可以在不对孩子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下。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自己承担独断专行所带来的后果,有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减轻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