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争抢行为行为习惯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07 00:03:30
The Beginning

  孩子在3岁左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时间就开始增多了。由于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还不了解,加上自我控制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互相之间争抢玩具的事情就免不了会时常发生。

  在这时,为了教育孩子,大部分家长都会过来劝阻,然后是一连串的“说教”,让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也许孩子心里并不乐意,但是一般也会按照家长说的做。这样看似解决了孩子之间的矛盾,但孩子这时的行为真的是自愿的吗?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作为家长,我们有时候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争抢物品难道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吗?其实不然,如果没有争抢的经历,孩子也不会真正懂得分享;没有捍卫自己所有权的经历,也就不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只有在反复的争抢和分享中,孩子才能体会到坚持和放弃,体验到遗憾和满足,积累到自主自决的经验。这些东西,是不能通过家长的说教灌输给孩子的。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也增强了自我的意识,而对于这种力量和意识的确认,孩子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较量”来完成的,与人争抢东西就是孩子们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家长大可不必太在意。

  所以,在孩子争抢东西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介入干涉。几个孩子之间争抢玩具太正常了,因为他们是孩子,只要不是刻意欺负对方,没有发生伤害对方的事情,作为家长的我们其实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孩子在这些正常的争执中,可以逐渐学会交换玩具,互相谦让以及遵守游戏规则等,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被别人抢走玩具,则应考虑多让他和年龄小点儿的孩子在一起,因为过多的“失败经历”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我们也教育孩子要互相谦让,要懂得分享,也让他们自己解决处理争抢东西的事情。比如拿东西交换,就是个很好的办法。使他们懂得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共用的。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抢来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适当地干涉了,否则会把他惯成个飞扬拔扈的“小霸王”。

  孩子还小,在成长的道路上经过摸爬滚打,会慢慢成熟起来。在孩子还没有建立分享意愿的时候,别强求他们去分享,只要家长自己平时在这方面做好、做到,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会形成与人分享的心理并成为良好习惯。

THE END

TAG:孩子  家长  自己的  玩具  东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