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的时候能制止吗?能对孩子说“不许哭”这句话吗?曾经,在一个母婴论坛发起一个话题,有了孩子,你最怕他发生什么?回答最多的是:怕孩子生病!排名其次的是:怕孩子哭!接下来看看“不许哭”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
很多妈妈说,还没生孩子的时候,看见别人家的小可爱就忍不住的想抱抱捏捏,但是一旦孩子大哭就想立马扔还给孩子他妈。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动不动就哭,你让他不要哭,他偏偏越哭越大声,真的太让人头痛了!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说: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而且也怀疑自己的价值,这话太对了。
不哭不闹的孩子,总被拿来表扬很乖,父母觉得自己教养有方。
可是,哭哭啼啼的孩子,不止会让我们觉得手足无措,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当我们无法找出孩子哭泣的原因时,这种无力让我们感到极度心烦、挫败,难堪、愤怒,更怕别人觉得我们管不好教不好孩子。
于是我们习惯了对孩子这样说话:
就知道哭哭哭,有什么好哭的;
这么大了还哭鼻子;
一个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害不害臊?
你再哭,我(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啊;
你不哭,我就答应你……
孩子一哭,我们自然会烦躁、不安甚至恼火……一开始,会试着安慰“不要哭了,乖”,可是哄完没用的话就会开始大喊大吼,甚至武力解决。
当然,还有一种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只要你不哭,我什么都答应你。
可是,我们好像都忘记了,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哭泣。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第一学会的就是哭。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哭代表了孩子不同的需求。
在1岁以内,孩子的哭是发出“我冷了”、“我热了”、“我尿湿了”、“我困了”、“我怕”等一系列生理和情感的信号。
当他们到达2岁左右,开始进入Terrible Two,独立意识的崛起却因为语言发展的限制让他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于是,就用哭来表达。
为什么大人很少哭?因为合理控制情绪,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素养。
对啊,可是孩子却不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远远不够。
研究显示,孩子要到18-20岁左右才能拥有相对完善的情绪控制能力。
尽管知道了真相,但我们真的还是很讨厌孩子哭啊。
为什么?有一个很戳心的解释是:其实你就是缺乏“处理孩子哭”的能力。
面对孩子哭,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不要对孩子的哭泣表示出紧张、排斥、反感,甚至觉得丢脸,当你从心底里认为这是孩子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发泄时,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看着孩子哭,对,不要打断,更不要急躁地重复“别哭了”、“不准哭”之类的话来压制孩子的情绪。然后蹲下来,好好拍拍背,抱抱孩子,用行动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妈妈一样关心你。这样比较能有效安抚到孩子。
当孩子哭声轻微慢慢停止哭泣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聊聊哭的原因,然后启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哭是因为丢失了心爱的玩具,让他们思考哪里会是丢失的最终地点,有可能的话我们协助孩子寻找,不管找到还是找不到。最终我们要通过这件事要孩子吸取教训,想办法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如果孩子只是因为见啥要啥,想得到商场里一件昂贵的玩具,那么就要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有五个情绪小人,乐乐总是阳光乐观,忧忧总是消极悲伤,怕怕胆小畏缩,怒怒脾气火爆,厌厌固执又挑剔。
我们总以为负面情绪好像没什么用,但这些都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
怕怕能让我们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冷静思考,保护安全。
怒怒则为我们争取公平待遇,在我们畏缩时给我们勇气。
厌厌是内心诚实又固执的小孩,她挑剔的品味正是为了让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
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才构成一个鲜活的我们啊。
所以啊,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不止在快乐的时候可以大叫,更可以在难过时的捶胸哭喊,合情合理。
无论如何,记得温柔地告诉孩子:有想法就诉说,有情绪就表达。只是,我会帮助你慢慢学会理解和控制。
嗯, “It’s OK to be 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