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很多宝爸宝妈都担心孩子会内向。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内向?一起来看看吧。
一些常见现象。
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小汽车玩具,一个差不多3岁的小男孩定定地站在一旁。妈妈鼓励小男孩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小男孩却是一边紧盯着看,一边摇头。
“怎么我的孩子不愿意跟人玩?是不是太内向了?”“看得出孩子很想玩,但就是不敢,为什么?”经常有爸妈问类似的问题。孩子不愿跟人玩,是太内向吗?其实不一定。
去年,有位妈妈跟我说:“女儿2岁,家里来客人了,女儿抱着玩具进房间玩,怎么也不愿跟客厅里客人的孩子玩……我和他爸爸都是外向的人呀。”我说孩子才2岁,喜欢自己玩很正常,那是这年龄段的普遍游戏特征。如今她的女儿5岁了,妈妈说“女儿已经有好几个小闺蜜,小女娃们经常躲在房间里看绘本、玩芭比玩具”。
在独自游戏阶段,大部分宝宝趋向于自己玩自己的,而不是一定要找人玩,当然,也有部分宝宝天生就喜欢跟人玩;
在平行游戏阶段,孩子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他们也想玩,但他们可能会把人家的玩具抢过来玩,或在一旁玩其他的,而不是参与到别人的玩耍中;
而在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阶段,即孩子们大约5岁后,会更愿意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所以过家家游戏在这年龄段的孩子中很受欢迎。
当孩子到了6,7岁的年龄,如果还喜欢远离其他小朋友独自一个人玩,那么就可以大概率地判断,孩子是不是爱与他人玩耍的。
有妈妈问:我家孩子不爱跟人玩,我要带他多跟别人玩吗?
可以的,无论是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或是合作游戏阶段的孩子,父母都需要经常带孩子外出跟其他小朋友接触,因为即使是“旁观”和独自游戏,也有价值意义。另外,有些合作游戏阶段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不会参与到玩耍中的孩子群,但他们会观察,当他们静静地观察了几分钟,甚至几天……当他们感觉对别人有些熟悉了,便会参与到孩子群的游戏中。
除此之外,非常擅长科研整理的美国《时代杂志》专栏作家艾瑞克.巴克(Eric Barker)曾经总结了近年心理学家们对性格分类的统计: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是强烈的内向者或强烈的外向者,而剩下的三分之二的人,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比如在亲密的朋友面前很外向,而在陌生人面前却喜欢沉默。
很多小朋友也是一样,有些孩子与人熟悉了,便会表现得活泼外向。就像我们很多爸妈经常说,他们的孩子“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所以让孩子尽量多地跟小朋友玩耍不是坏事,认识的小朋友多了,孩子会更放松,也会获得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
年初的时候,也有一位爸爸跟我说,他家的小女孩在幼儿园不愿跟班里的任何小朋友玩。我建议孩子放学后或在周末,大人多带孩子跟家里附近的小同学玩,熟悉了自然就会玩一起了。这位爸爸尝试了一周便看到了效果,老师说“孩子已经愿意跟人玩耍了”。
孩子真的内向,怎么办?
如果孩子真的属于强烈内向的那三分之一的孩子,只要孩子性格健康不焦虑,即使独自玩耍时也能悠然自得,那父母也不用过度担心的了。不少人说,“内向孩子不是差劲的孩子,他们只是需要多一点的独处时光来获取能量”,幼儿说很认同,因为气质没有所谓的好或坏,那些内向气质的孩子,无论环境和年龄如何变化,他们会大概率地保持相同的气质,不容易激动也不容易慌乱,专注内心,反而会比同龄孩子更坚定。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说的那样,“内向的孩子,常常不需过多努力,就能让大脑处于专注状态”,这难道不是一种优势吗?
在15世纪的意大利一个小镇上,一个卷头发的小男孩趴在一块石壁上,弯腰皱眉地窥进石壁里面黑漆漆的洞穴……一趴就是半天。这个古怪的孩子,就是当时人们眼里内向的达芬奇。
所以内向没什么不好的,如果说不好,那大概也是不少父母焦虑地想把内向孩子变成外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