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做什么事,自信心都非常重要。不过自信,并不是满不自信。那么问题来了,提高孩子的自信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家长问,怎么培养自信的孩子呢?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不自信又胆小呢?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我以前写过《孩子没自信胆小,怎么破?》,我们可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无论如何,一切还来得及补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小技巧来增强孩子的自信,这些方法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着孩子以及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今天教给大家的方法是:适时向孩子示弱。
几个月前的某天,送悠悠上幼儿园的路上,她突然问我:“妈妈,大人也会哭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明孩子观察到了或在思考一些不常见的现象。
“会啊,你有见过我哭吗?” 我一时没想起来自己上次哭是什么时候。
“我去年在外婆家摔跤的时候你哭了。” 过去了一年的事没想到悠悠还记得,她的一句话把我拉回了带她去医院缝针的痛苦记忆(这段经历我在《女儿摔伤进医院,德国丈夫竟没有怪我》写过)。
我当时被吓得不轻,一看到她鲜血直流,立刻哭得稀里哗啦的。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我的哭声越来越大,悠悠的哭声反而越来越小,最后她甚至停止了哭泣。
在那危急的时刻,小小的她用她的沉着安抚着我的声嘶力竭,对比异常鲜明。
我不知道三岁的悠悠从哪里爆发出来的力量,能在看着我哭时反而变得镇定,也许是因为我边哭边对她说的一句“妈妈带你去医院,放心,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
这件事倒是让我看到,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大人强孩子就会显弱,大人弱孩子就会变强!
我又接着问悠悠:“你还见过哪个大人哭吗?你见过爸爸哭吗?”
“没见过”,看来她对我那次的哭印象最深刻。
我解释道:“大人也会哭的,如果大人遇到伤心事,也可以哭。不是只有小孩子才哭哦,每个人都有可能哭,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
我瞥了一眼悠悠,她脸上露出了豁然开朗的满足的笑。
我们平时常对孩子说:“别哭了,你再哭我就...”,让孩子觉得哭是一件不好的、甚至丢人的事,是弱的体现。
而当孩子得知一向以强大形象示人的大人也有哭和表现脆弱的时候,孩子惊喜地发现:“哇,你也有和我一样弱的时候啊!”
这种拥有共同点的亲近感,不仅能拉近孩子与大人之间的距离,产生联结,更能在心理上给予小小孩力量和自信——“原来你和我都差不多嘛!”
生活中有很多向孩子“示弱”的机会,作为家长,我们并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永远保持一副不可战胜的高大完美形象。
没错,孩子需要我们的保护和支持,所以该强大的时候,我们必须强大。
但是,孩子也需要感到“被需要”和TA自己不断生长的力量,以及与大人平起平坐的机会,所以该示弱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示弱。
不必担心示弱会让孩子觉得“大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这本来就是事实,孩子在6岁左右就会发现。
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坚强,而不是逞强。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坚强是发自内心的自信,逞强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信。
真正自信的人,都敢于在别人面前示弱,让别人感觉舒服自在,这是高情商的体现。同样的道理,如果大人愿意向孩子示弱,孩子反倒更容易获得自信。
生活中有哪些机会向孩子示弱?
1. 承认错误,向孩子说对不起
每个人都会犯错,大人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做错了或做得不够好,就大大方方在孩子面前承认,不必死要面子,遮遮掩掩。
你的坦诚,你的谦虚,不但能让孩子感到家庭中平等与开放的民主氛围,也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勇于直面错误,承担责任,并做出改进。
我在家就经常对悠悠说对不起。有次我在睡前答应她,在她睡着之后我会在她房间和我们房间之间放上三个小夜灯,这样她晚上醒了想到我们房间来,就可以看清楚路。
结果娃一睡着我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那天晚上悠悠真的跑到我们房间继续睡,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她抱怨道:“妈妈,你昨天答应我会在地上放小夜灯的,你怎么没有放啊。”
我十分愧疚地说:“哦,宝贝,我忘了放了。真对不起,妈妈答应你的事没有做到。我今天晚上一定记得放。”
我承认错误后,悠悠很慷慨地原谅了我。平时多是大人责备孩子犯错,而如果我们和孩子调换一下位置,当孩子面对一个求原谅的大人,他们会很享受这种强弱关系的对调以及从中感受到的掌控权,在从“弱者”到“强者”的角色转换之中获得自信。
2. 大人也有不知道答案的时候
大人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坚强,有担当,这没错,但真的没必要在方方面面都逞强。
当孩子问我们问题,而我们不知道确切答案时,不必含糊其辞或说谎,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呢,我也不是所有东西都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查找答案,好不好?”
如果是一些敏感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也可以诚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好答案,给我一点时间,等我想好了就告诉你,好不好?”
3. 向孩子袒露真实的情绪
很多大人不愿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真实情绪,害怕被孩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高大权威的形象不保。
其实,与其在孩子面前端着,不如放下身段,让孩子看到一个与TA一样有情绪的人,反而更有助于与孩子的情感联结。
累了就实话告诉孩子:“对不起宝贝,我刚才对你大吼大叫,并不是因为你犯了天大的错,你只是想要妈妈陪你玩一会儿,你做得没错,是我太累了,我只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也会感到累,妈妈也需要休息,妈妈没有劲陪你玩了。已经不早了,你快点刷牙睡觉吧,明天我再陪你玩。”
任何人类的合理情绪,都可以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孩子表达和流露。情绪不是弱者的专利,但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却是强大的表现。
做家长的让孩子看到大人的情绪表达,以及面对和管理情绪的方法,是最潜移默化且有效的情商培养方法。
4. 让孩子感到被需要,多说谢谢
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在向我们求助,大人总给孩子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
可是家长过于无所不能,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就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家长和缺乏自信——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做得不如你好,还是你来帮我做吧。
你有没有试过把自己变“小”一点,将孩子“放大”一点呢?通过向孩子求助,让孩子体会一下强弱对调的感觉,是我常用的方法。
买菜回来,假装东西很重:“悠悠,快帮妈妈拿一下这个,东西太多了,我拿不动了,快要掉地上啦。”
孩子天生乐于助人,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孩子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哦!
悠悠一听妈妈都要拿不动了,顿时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马上积极地帮我拿这个拎那个。
当然,我们接受了孩子的“帮助”,一定不能忘记肯定孩子的功劳:“啊,真是太谢谢你了,宝贝。你真是妈妈的大帮手呀!多亏了你,帮我减轻了负担,要不拿这么多东西妈妈得多累呀。”
走到家门口,我继续演下去:“我没有手开门了,我前几天看到你会开门了,你帮妈妈开门好不好?”
耐心地看着悠悠的小手拿着钥匙在钥匙孔里转啊转,当她终于把门打开的那一刻,我又飙演技了:“哎呀,现在连钥匙都会使用了,你真棒啊,每天都学会好多新东西,可以给妈妈帮更多的忙了,谢谢你的帮忙。”
多向孩子求助,可以让孩子感到被需要,同时也是在给孩子体验和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帮忙的机会越多,孩子越能感到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存在感”越强。
被需要、影响力、存在感都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自信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提倡孩子参与做家务,因为在做家务时,我们有很多机会让孩子体会到被需要、影响力和存在感。
5. 角色扮演游戏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很喜欢演大人,而要求大人演孩子,孩子的角色可能是医生、老师、爸爸妈妈、售货员等等。大家发现了没,孩子喜欢扮演“强者”。
这正是一个强弱关系对调的完美游戏设置,也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孩子那么热衷于扮演这些角色,因为一直处于弱者地位的孩子,也很想体验一把坐在强者位子上的感觉啊!
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大人就尽量满足一下孩子的心理需求吧,这可是提升孩子自信的极佳机会。
大人在扮演弱者时,一定要演得像一点!不能太强势!
扮演病人,就要害怕打针。放心,孩子会变成坚强的人来安慰你的。
扮演孩子,就要有个孩子样,哭哭啼啼,分离焦虑都可以有。你演得越像个孩子,孩子就会表现得越像个大人。
我坐在雪橇上,让悠悠拉我,她拉得别提多开心??
总之,向孩子示弱,意味着我们要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大人也有弱点,大人并不是完美的,即便这个“弱点”有时是我们用心装出来的。
家长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不需要说教,更不会让孩子觉得大人是在教TA什么。而孩子的自信和性格情商就在这一点点的生活互动中得到了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