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宝最近得了手足口病,医生说病情不严重,回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发现病症及时治疗即可恢复,不知道这手足口病轻微病症的要怎么治疗好呢?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轻重症
1、看症状
(1)手足口病轻症患者
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
(2)手足口病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的1—5天内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嗜睡、易惊、头痛、呕吐、惊厥、面色发白、心率增快或减慢等症状。
2、看精神状态
(1)手足口病轻症患者
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症轻微的情况下,身上只是长有疹子,而这些疹子不痛、不痒,除了口里的口腔溃疡有些痛以外,患者基本上疼痛较少,精神状态也还是可以的,并不会萎靡不振。
(2)手足口病重症患者
若是手足口病是重症的情况下,那么患者多伴有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等,甚至面色苍灰、身体冒冷汗,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好。
3、看病症消退时间
(1)手足口病轻症患者
手足口病轻症患者出现的上述轻微病症,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患者治愈后疹子不留痕迹,没有什么后遗症。
(2)手足口病重症患者
手足口病的重症患者则治愈时间相对较长,通常痊愈在发病后的15天左右,甚至更久才能使全部病症消退,而且少数病例较为严重的,治好后还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根据症状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这种病只要经过一系列的发病过程,之后就会自愈。通过用药等治疗手段并不能快速治疗病情,只能缓解症状,因此临床上建议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缓解治疗。
用药原则则是能观察就不需要用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家长千万不要自行强烈要求用药、打针,防止药物副作用影响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发烧治疗法
1、物理退烧
体温低于38.5℃,患者精力旺盛、精神状态好,宜采用以下物理方式退烧。
(1)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2)全身温水擦浴或泡澡
将患者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患者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擦浴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出疹子的小儿发热不宜用此法降温。
(3)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温开水1/1,或75%酒精兑温开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温开水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
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小儿推拿退烧
1、开天门100—150次。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宁、惊惕不安等。
2、推坎宫100—150次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目眵等。
3、揉太阳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功效: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4、揉耳后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功效:。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惊风,烦躁不安,目赤痛,耳鸣,耳塞等。
5、按揉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哟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做对称用力,捏挤大椎穴。按揉100—300次,捏挤10—15次。
主治:热病、感冒、脖子疼痛僵硬等症。
(5)多喝水
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2、药物退烧
当患者体温超过38.5℃,脸热、烦躁、精神状态不好,则必须考虑使用退烧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用药,不可以随意用药。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皮疹治疗法
1、剪短指甲
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宝宝抓破手上的疱疹,建议及时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2、勤洗手
手足口病的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凡是用手接触过的食物、物品,需及时消毒,防止传染给他人。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海鲜、牛羊肉、公鸡、鲤鱼、鸭、鹅、芒果、香菇、竹笋等发物,同时少吃辣椒、大蒜、生姜、花椒等辛辣调料,以免加重局部疱疹,使病程延长。
4、勿乱涂药物
一般患者手上、脚上起的的疱疹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不留痕迹,通常无须吃药、涂药或打针。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擅自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副作用。
5、有破溃可适当涂抹抗生素
如果患者身上的疹子出现破溃现象的,为了避免破溃处被细菌和真菌感染引发其他的皮肤病,建议此时适当局部涂抹一些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口腔溃疡治疗法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3、涂抹或食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E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饮食护理
1、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温以偏温略凉为宜,如牛奶、粥、豆浆、烂面条等。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不要吃酸味浓的水果,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下面推荐几款治疗手足口病的食疗方,仅供参考:
(1)竹叶扁豆汤
材料:淡竹叶10克,白扁豆20克(鲜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淡竹叶与生甘草用纱布包好或直接装入炖包。以上3种药物一起入砂锅,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减半取药汁的方法,煎取药汤2次。将两次取得的药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剂,分2~ 3次温服。
功效:清凉解热、祛风解毒、利水消肿、利咽止痛、祛痰止咳、透疹消斑。
(2)萝卜汁绿豆汤
配方:绿豆50克,萝卜1个,白糖适量。
制法:萝卜捣烂取汁,绿豆放锅内加水煮成绿豆粥后,倒入萝卜汁,调入白糖服用。
功效:中药淡竹叶性寒,可以作用于人体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经,以清凉利尿、解热散风及清心火、除烦热、消肿痛为主要功效,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心烦、咽喉肿痛、咳嗽、皮疹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开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小
儿手足口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
(3)红萝卜薏仁汤
做法: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天饮用1次,煎水代茶。
功效: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
2、吃东西后及时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保持手足口病患者宝宝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手足口病轻微症状之生活护理
1、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2、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3、注意个人卫生
(1)注意手部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注意: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
如手足口病的患者在发病后就上述重症病症表现的,家长千万不要拖延,要及时就医,因为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目前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而且发病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治好后可留有后遗症,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