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你所不知道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2、羌族文化遗产有哪些,你知道吗?
3、仫佬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4、独特的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
5、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礼仪文化
6、猜你喜欢:
1、你所不知道的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羌族聚居地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其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羌族传统体育是羌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羌族的代表性体育项目。
摔跤
摔跤,是羌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在羌族青少年中间流行。羌族摔跤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方相互交叉抱抓对方腰带,较量时不能用脚踢和脚绊,以连续三次将对方摔倒为胜;另一种为“抱花肩”式摔,即双方互相抱住肩膀,以用脚将对方绊倒者为胜。
推杆
推杆,是羌族特有的一项传统活动,主要流行在四川阿坝羌族民间,是羌族各种节日以及喜庆日子里进行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
在羌族民间,关于推杆活动的来源,还有着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羌人南移至岷江上游,同当地的“戈基人”进行了一场决定生存的战争。羌人在非常危急的时刻,挑选一批精壮的战士,组成长矛军,在天神几波尔勒的帮助下打败了戈基人。但庆功会上推选英雄时,谁也不愿说出自己的功劳。于是战士们将取下尖的长矛来做推力较量,胜者敬酒一碗,胜三次敬五碗。轮番比赛的结果,选出了力气最大的勇士为英雄。后来,这一形式就作为一种推杆活动在羌寨流传下来。
现在流行在羌族民间的推杆,已经成为一项有规则的体育竞技活动。推杆选用一根长3——4米,粗约20厘米的普通木杆。两人相对,防守方半蹲在地上,紧握一端,将木杆夹于两腿间,进攻方握着另一端用力前推。攻守双方面面相向,木杆保持水平线,不能上下摆动或突然猛推。裁判下令,进攻方开始前推,时间以拍5下巴掌(约5秒钟)为限,进攻方将防守方推出50厘米开外的界限为胜一局,否则为负。进攻一方可增至2至3人,时间距离相应增加。二人进攻,则拍10次手掌,推出100厘米距离为胜。三人进攻的时间则相应增加,比赛多用三局两胜决定胜负。
扭棍子
扭棍子,是一项较力型竞技活动,多流行在羌族民间的青少年中。羌族的扭棍子为两人对阵。比赛前,先选取一根约1米长的木棍,两人各握一端。比赛一开始,两人则各自朝相反的方向扭动,以能将木棍扭转一周者为胜。比赛过程中,木棍不得接触身体,否则算犯规。
蛾捉(抱蛋)
蛾捉,为羌族语,意即抱蛋,是羌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多在羌族青少年之间开展。蛾捉活动,着重锻炼人的眼力和腿力,培养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是一项娱乐性很强的竞技项目。
蛾捉比赛的场地不限,平坝场院即可。比赛之前,先在场中画一个圆圈,直径约l.5米左右,内放3——5块大小相当的石块或沙包作“蛋”。比赛分两方,一方有一人(自告奋勇或指定)充当“保蛋人”,其职能是双手着地,呈半俯卧状,以胸腹护“蛋”;而另一方由一些少年或成年人组成“抱蛋人”。
比赛开始后,抱蛋人就要寻找时机,巧设骗局,出其不意地袭击“保蛋人”。而保蛋人则以旋转形式(双手着地),用一只脚蹬、扫抱蛋人,抱蛋人不能进圈抱蛋。保蛋人不能用手拉人,只要保蛋人的腿部与抱蛋人相接触,抱蛋人即输,并被惩罚为保蛋人。若保蛋人的蛋全被抢走,则保蛋人输,必会受到“筛糠”等一些有趣的处罚。
跳盔甲
“跳盔甲”,又名铠甲舞,是流行在羌族民间的一项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当节日或婚丧时,常常以歌舞相和,增加气氛。而舞蹈则多以脚部动作为主。跳盔甲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跳盔甲多在葬礼时举行,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跳盔甲”参加者人数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制作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的头盔,手执兵器。舞蹈时先跳圈,然后两排对阵。届时,长弩飞舞,肩上铜铃叮当作响,吼声震天,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氛。这一舞蹈表现了古代羌族人民勇猛战斗,不畏强敌的威武气概。
2、羌族文化遗产有哪些,你知道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羌族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致使羌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属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有《羌语简志》、《羌族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集》、《羌族民间故事选》、《羌族民间文学资料集》;叙事诗有《木姐
3、仫佬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运动,它与文化、习俗也都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而仫佬族作为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传统体育都有哪些特征呢?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仫佬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仫佬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仫佬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与自然抗争中,仫佬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优美的对歌,体现出仫佬族文化的深厚。仫佬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代表性的活动如打灰包、打篾球、竹球、游泳和象步虎掌等,与仫佬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与仫佬族人民须臾不可分离的生活的一部分。
打灰包
打灰包,又叫“打猪脚”,是仫佬族传统的射击体育活动。
打灰包相传盛行于清朝,早期的仫佬族聚居区,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五,都会以村或几个相邻的小村为单位,以每户出一人的形式,集中在祠堂举行“会款”。这种会款,实际上是制定保护农作物和防盗防偷的村民公约。会款这天,要杀猪聚餐,凡有猎枪的户都要把枪带来,举行打灰包比赛。之所以如此,目的在于提高枪法,以便更好地维护治安和保护好农作物。后来,这一以“会款”形式进行的打灰包比赛,逐渐延续了下来,并成为了一项民间的传统体育形式。
现在流行的仫佬族打灰包,其灰包多用蚊帐布包裹着石灰密缝而成,长宽各约五寸。比赛开始前,要把缝制好后的灰包挂在距地面两米多高的柱子上,离射击点约40米远。同时还要从各村中选出一位公证人。比赛开始后,参赛者按抽签次序轮流射击,每次1枪周而复始。打灰包比赛以跪射为主,凡打中灰包(以灰粉飞出为打中)的,奖励猪脚及猪肉。
打篾球
打篾球,又称打篾蛋,是流行于贵州仫佬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仫佬族打篾球所用的球,为柔韧的竹篾编织而成。其形状类似鸡蛋,大的似拳头。里面塞满稻草等物,外面则涂以不同的颜色。
相传,仫佬族的祖先们曾以打篾球作为练兵的一种手段。现在的打篾球活动多见于贵州遵义、怀仁、织金等地的仫佬族村寨中。打篾球时,需要机智、灵巧、速度和耐力。因其运动量大,技巧性高,故多为青年男女参加。
打篾球比赛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比赛双方人数相等,由寨与寨、同姓氏或同家庭之间组队进行。比赛场地因地制宜,也可按参加人数或观众多少而协议定。比赛的场地中心需画线或横置一竹竿为“河”界。篾球可用手拍、推、托、扣,或用脚踢、用足勾过“河”界。比赛过程中,运送球不能触及身体(除手、足之外),篾球打不过“河”者也算输。如果球在本方界内落地,对方则可过“河”占领落点之内的地盘,重新画“河”为界,最后以一方被赶出自己的场地为止。
还有一种比赛方式为累计记分。比赛开始时,由上次优胜者开球,不分组也不限定人数。球一出手,人们便朝球落地点奔去,由先抢到篾球者发球。以此方式循环进行,发球次数多者获胜。
游泳
游泳,是流行在仫佬族民间的水上体育活动,这一活动形式的流行与仫佬族的聚居环境和生产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在广西的仫佬山区,武阳江、龙江流贯其中,水利资源十分丰富。这一地理环境练就了仫佬人多样的水上运动技能。建国后,国家又在仫佬族生活的区域修建了十多座水库,这些都成了仫佬族的天然游泳场所,许多仫佬族人因此皆善水上活动,而游泳就是其中广泛流行于仫佬族民间的一项水上体育活动,且尤受青少年的喜爱。
仫佬族游泳活动的比赛主要采取速度技巧赛的形式。比赛时,人们往往把水果或石子抛在河里,并规定好时间,谁能最先全部捞上来即为获胜者。有时还分组比赛,优胜者奖给水果,摸不到的罚游水。这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促进了群众性游泳的开展。
您可能还喜欢:
怒族的多样节庆与唯美服饰文化
酷嗜酸辣饮食习俗的仫佬族
历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舞
羌族民间戏剧:释比戏
4、独特的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
体育在竞技中发展,每个民族都有为了夺得勇士之名而进行的竞技比赛,形成传统后,流传至今,演变成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那么在问哈积淀丰富的毛南族文化中,都存在着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呢?
毛南族文化积淀丰厚,着名的史诗,丰富的民歌,多彩的傩文化中等,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毛南族富于强烈的进取精神,其传统的体育活动主要有同填、同顶、都拼、马革球、举石担(石锁)和三棋等,其中,棋类项目最具特色,而同填、同顶则是毛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
同填
“同填”是毛南族民间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填”在毛南语是“撞”或“碰”的意思。比赛时,人数不限,但每次上场竞技为甲、乙两方各1人,其撞、碰只允许用肩膀,还要把两手交叉置于胸前,抱紧身腰略蹲,能以自己肩膀将对方撞出圈外者为胜。也允许使用闪展腾挪的方式诱使对方自身撞离出圈外。
同顶
“同顶”是同时运气发力相顶的意思。比赛时只需用一根长2米,直径为2公分粗的木棒或竹杠,并画出比赛线,即可以开展比赛。比赛时两人相对而立,以棒相抵撑于各自的肚脐眼处,棒中心垂线吊的重物对准地面中线,双方各自运气凝聚腹,扎实半马步。以气发力摧力相顶,相顶时允许两手紧握棒的端处助力,比赛开始后谁能把棒子中心点推至对方的比赛线,谁即获胜。
同拼
具体做法是:用一刨得光滑,直径约3公分,长两米多的棍子作为器械,两人一组,各人用一只手握棍子的一头,其中的一人用力把棍子扭动,如果棍子被扭动了,扭棍子的这一方就算赢了,否则就算输了。
同背
两人为一组背对着背,两臂互相扣紧,一人背起另一人。待发令员发令后,各自就往前跑,谁先到终点算谁胜。
都拼
都拼,毛南语,又叫“同拼”,是毛南族民间常见体育项目,形同扭棍,属于较力型的一类竞技活动。都拼比赛为两人一组,所用器械为一根刨得光滑,直径3厘米,长2米多的棍子。比赛中,竞技双方各用一只手握紧棍子的一头,其中的一人设法把棍子扭动,另一人则不给对方扭动。如果棍子被扭动了,扭棍子的这一方就算赢了,否则就算输了。
马革球
马革球,是毛南族民间传统的球类体育项目,源自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南瓜节”。在毛南山乡,还盛行一种叫做骑马革体育活动。聪明的毛南人在进行这两种活动时,把两者融合在了一起,即在马革上踢“南瓜王”。这就是现在流行在毛南族民间马革球活动的早期形式。
打蔑鸡蛋
打蔑鸡蛋,是用桶竹或金竹细蔑编织成一个鸭蛋大的球,球内塞满稻草或碎布旧棉做成,在平坦地上划出分界线,叁赛两队各自进入自己的半场。比赛开始,甲方用手把“蛋”拍击到乙方场地,乙方再打过来,或用脚踢过来。蛋被打出界外,或没有接住,或触到了手足之外的身体部位,对方便可得分,以得分多少胜负。
5、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礼仪文化
羌族人民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都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的尊重,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有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具有羌族独具的特色。羌族礼仪文化也是羌族文化的体现,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羌族有哪些特别的礼仪吧。
羌族礼仪反映在日常生活诸方面,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年节礼仪:农历九月九为煮酒日,农户用青稞、小麦、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粮”祭山神、天神。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历正月初一前,腊月二十八日吃挂面、荞饼。二十九日吃荞麦菜饼。三十日将五代祖宗名字写在纸上,在角角神前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举行家拜礼,用灶灰在大门前画一圈。
婚俗礼仪:订婚举行“开口酒”、“小订酒”、“大订酒”,婚礼举行“花夜”、“正宴”、“回门”等仪式;婚礼中由男女各家分别承办迎亲、送亲事宜;舅父负责为新人簪花挂红;席间正客、远客、长辈先入座,年长者上席,余者按辈份、年龄入偏席、下席;上菜敬酒先正客,其他次之;正客未下宴,其他客人不离席;宴毕,由主人分客,村寨各户负责安排远客住宿;婚礼程序安排由总管负责;婚礼结束主人宴请乡帮。
丧葬礼仪:人死,向死者直系亲属报丧,请“许”开路;亲朋近邻到丧家悼念,丧家为死者净身、剃头,穿三裤六衣入棺。三天内入葬,亲朋近邻均参加葬礼。在民间流行有喜事不请不到,忧事不请自到的规矩。
服饰礼仪:在婚、丧、节日活动中,羌族以穿各种服饰表示礼节。白色服孝时穿,大红服典礼时穿,粉红服出嫁时穿。
咂酒礼仪:咂酒为节日、婚丧嫁娶、集会议事、日常生活必备礼品。吸饮前须由长者开坛致辞,用酒杆连蘸三滴咂酒洒向空中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意,然后众人方可按辈份、年龄、主客依次饮吸。
冠礼:是为成年男性举行的仪式。8月请“许”来家行法事,10——12月间请亲友围坐火塘,“许”手执始祖像,冠礼人着新衣向像而跪,“许”将用白公羊毛线和五色布条围在冠礼人项上,以示始祖赠品。然后“许”与冠礼人跪地祷祝始祖庇荫,冠礼人与天地同老,日月同生。尔后族长叙史、“许”诵经、祭祀家神。此外在祭山会中,“许”向第一次参加祭山会的青年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线,在其额上抹陈猪油,以示天神保佑,能见世面了。
6、猜你喜欢: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毛南族服饰仫佬族服饰中国文化遗产有哪些我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TAG: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文化遗产有哪些 仫佬族服饰 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我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