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有不少父母吐槽,说宝宝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话?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疼爱比管教更重要
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家长必须能控制住。不论你对孩子的状态是否满意,也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要把握沟通原则:疼爱比管教更重要。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妈妈知道孩子应该做作业,但他现在很累,作业可以明天上午再做,妈妈可以“恶狠狠”地说:“你现在必须关灯睡觉!我不许你伤害自己的身体,作业明天再做!”同样也是训斥孩子,这种训斥和案例中妈妈的做法相比,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对他浓浓的爱,循此原则提要求,效果就会好得多。
2、成为孩子的楷模
爸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必然模仿的对象,孩子时刻在观察你们,做得好做得差,他都会尽力模仿,因此,爸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孩子的楷模。
心理专家曾经做过一组心理学实验:给两组小朋友看同一组暴力动画片,告诉一组小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另一组没有给予任何反馈。专家设想,告诉孩子不对的,就会减少暴力行为的出现,但是结果并非如此,两组孩子出现暴力的概率是一样的。实验证实,不论好坏,无论有没有教育引导,只要孩子见证了,他们就会模仿。
言教不如身教。爸妈希望孩子去做的,要先身体力行做到,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做,如对人有礼貌,多参加户外活动,不挑食,爱看书,爱整洁等;同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先不做,如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爸妈可以经常进行一些小表演等游戏,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编成小品,让孩子扮演角色,既让孩子懂得了道理,又能锻炼表达能力。
3、猜透孩子的心思
有些宝宝好奇心很重,总想自己尝试下。千万不要以为告诫了孩子,他就会听话,尤其是有危险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伤害。
举一个案例:妈妈从饮水机给接水喝,洋洋在仔细观察妈妈的举动,他觉得那样按一下就出水,太有趣了,想自己到饮水机打水玩。
妈妈读懂孩子的小心思后,不用忙于告诫,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去做:“饮水机这么用。按蓝色开关,出凉水,你可以开;那红色开关,是热水,很烫,你不能开”,同时做摆手动作,表现出很恐惧的样子,因为孩子对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记忆更牢。
如果孩子还是想自己试试,不要吓唬他:“按热水打屁股啊”,这只会让他背着大人偷偷去试,反而更危险。妈妈可以要用杯子接小半杯热水,让孩子用手背轻轻贴一下杯壁,“是不是很烫啊?”孩子很聪明,他感受到烫,就不会再去做。
有些孩子天生很胆小,如果妈妈怕有危险,再经常吓唬孩子,孩子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差,对成长很不利。对年幼的宝宝,既要说明危险,更要鼓励他去尝试不危险的事情。
4、接纳孩子的想法
好胜心强的宝宝,常常闯祸,且非常倔强,总爱说“我就是要怎么样!”这种坚持到底不服输的性格,尽管有时把爸妈气得够呛,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今后的成才常会表现出有利的一面。因此,爸妈一定接得住孩子的“挑衅”,要支持孩子的想法,即便你知道,有些事情孩子很不到,也要尽可能支持。比如,牛牛非要从一个水沟迈过去。你一看就知道,他那么做,一定会掉下去,但牛牛认为自己行。
怎么沟通合适呢?首先,接纳他的想法:“宝贝,你想跳过去,是吗?真棒,应该可以的”,然后,你假装弱者,寻求孩子帮助:“妈妈也想过去,但我有点害怕,你能拉着我的手吗?保护我一下。”好胜心强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一定会拉上你的手。
宝宝在真正跳的一瞬间,就会在内心深处明白,之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他不会表露出来,只会紧紧地抓住你的手。妈妈不动声色地支持,既保护了孩子的好胜心,又让孩子安全地进行了尝试。
5、向孩子传递正能量
乐乐爸爸忙于工作,最近升为部门经理,更是不顾家了,经常加班到深夜。妈妈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还要辅导乐乐的功课,难免怨气冲天:“你看你爸爸一点都不顾这个家,根本就不管咱们娘俩。”
不少家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抱怨。如何向孩子传递正能量,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而不留下心理阴影,对他的一生,都特别重要。
抱怨只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向孩子传递正能量才是关键。上面的例子中,妈妈可以这么说:“爸爸也挺辛苦的,咱们先做吧。周末让爸爸带你去游乐园玩,好不好?”在辅导功课方面,有些妈妈不太擅长,爸爸不可以说:“妈妈真笨,连这个也不会”,而应该说“妈妈现在没有时间,爸爸来陪你吧”。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应该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你先把对方批得一无是处,那孩子肯定是教育不好的,同时你也就失去了一个合作伙伴。
另外,单亲家庭如何不让孩子有残缺感?首先,单亲家长更要自强,更要乐观;其次,注意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保持一份平常心;最后,更要放手鼓励孩子成长,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亲子沟通,意义重大,不仅能收获良好的关系,还能实现有效的教育。重要一点就是:父母心里阳光,孩子就会阳光。所以,读懂孩子之前,先要读懂自己;读懂孩子并不难,难的是读懂自己之后,还能愿意读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