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栽培子女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做父母的没有人不希望子女成才,可是子女成才的却很少,为什么呢?想要儿女成龙成凤,就要「教」子成龙、「教」女成凤,而想「教子成龙、教女成凤」,就要教之有道、教之有术。吕世浩的「史记一」是全球不分语种最优网路课程票选的第一名,听吕世浩分析司马谈如何教出写出千古绝唱之作的司马迁。 Shutterstock
好儿子往往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教出来的。《史记》是一部大着作,太史公司马谈从一开始就有意让儿子继承这项事业。但这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儿子能否承担此任,要靠良好的教育栽培。接下来,各位可以看看司马谈如何培养孩子?能教育栽培出司马迁这样一位在国史上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这个地方,今日陜西韩城东北有座龙门山,相传即为司马迁出生地(另一说在山西河津)。
什么是「耕牧」呢?传统观念都以为,中国到了汉代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小时候是且耕且牧,既从事农业,也从事畜牧。这才是当时一般基层百姓的生活形态,否则一旦气候变化,家庭生计就很难有保障了。
什么是「河山之阳」?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所以「河山之阳」指的就是山南水北,传统认为是在龙门山以南和黄河以北的地方。
年十岁则诵古文。
什么是「诵」?今天的人多半会说:「不就是用嘴唸出书中的内容吗?」当然不是。能够唸出书中的文字,这只能叫识字。如果到十岁才识字,实在不是一个书香门第可能发生的事。事实上,古人所谓的「诵」,多半是指「背诵」。如《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说自己「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指的就是能背诵二十二万字。
而汉代的「古文」,往往指的是先秦时的典籍。司马迁年仅十岁,就能背诵古文经典,这是他的基础工夫。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二十岁的时候,司马迁开始巡游天下。
为什么要巡游天下?因为中国人自古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即使你再聪明,没有实际的见识和历练,那也不过纸上谈兵而已。书房中,是培养不出真正人才的。
司马谈身为史学家,他深知这一点。栽培儿子的目的不是要他做书呆子,而是希望他能把所读的东西和实际互相结合。既然已经读过天下之书,自然希望他能去天下各地见识一番。
司马迁的第一站,选择的是「南游江、淮」,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然后「上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探禹穴」,看看大禹当年在这里留下什么样的遗迹。接下来,「闚九疑,浮于沅、湘」,九疑山和沅、湘两水都在今天的湖南地区。
然后到了山东,「北涉汶、泗」,汶、泗两水都在古代的鲁国,也就是孔子的家乡。「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司马迁特地到齐、鲁两国,希望看一看孔子在那里留下了什么样的遗风,因为读书不如亲眼目睹。后来司马迁就把他在孔子家乡的见闻,写在〈孔子世家〉的「太史公曰」中。
「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邹、峄也都在今日的山东,司马迁在当地参加了乡射典礼;而后在山东、江苏北部一带遭遇患难;最后再经由汉代的梁国、楚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江苏地区,回到关中老家。
司马迁20壮游之旅。时报出版提供
司马迁这一次的足迹,遍及汉初的东、南疆域,皆是文明富庶、历史渊源深厚的地方。在当时,能够如此壮游天下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壮游天下要花很多很多钱。如果没有父亲司马谈的全力支持,司马迁在二十岁之前还没工作的时候,很难做到。
年十岁而诵古文,二十则壮游天下,这是司马谈对司马迁的栽培计画。他儿子的学术成就,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很少有人能够比拟,足以证明司马谈教育方式的成功。
想栽培子女是每一个人共同的愿望,做父母的没有人不希望子女成才,可是子女成才的却很少,为什么呢?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各位,「望」是没有用的!
想要儿女成龙成凤,就要「教」子成龙、「教」女成凤,而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望」,谁不会「望」?从小「望」到大,你「望」的事情有几件实现了?
而想「教子成龙、教女成凤」,就要教之有道、教之有术,不得其法,自然难以成功。
教育的首要,就是做父母的人身教重于言教。司马谈是什么样的人,他自己是大学问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儿子司马迁。光是跟儿女用讲的,那叫「望」;愿意具体力行,那才叫做「教」。
如果父母自己难以做到,该怎么办呢?那就帮孩子找位好老师!好的老师,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司马谈深知这一点,因为他自己就「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受学于三大名师。而根据学者考证,他帮儿子找的老师,是孔安国和董仲舒!
司马迁跟随孔安国学古文,跟随董仲舒学《春秋》。在西汉一代,以学问和品德来说,都很难找出比这两位更加杰出的人物。这是司马谈为儿子的教育所做的努力,从后来司马迁的学术成就来看,这样的教育是极为成功的。
作者简介|吕世浩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曾于 爱新觉罗毓鋆先生的传统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长达十多年,拥有深厚的国学基础。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开设的通识课程「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被台大学生在PTT上誉为「四年修不到,成终生遗憾」,线上MOOC中文文史课程「秦始皇」和「史记一」合计总修课人数已超过二十万人。「秦始皇」是美国COURSERA平台统计的全球最受欢迎中文课程第一名,「史记一」则是果壳网票选的全球不分语种最优网路课程第一名。
已出版着作:《秦始皇》、《帝国崛起》、《敌我之间》、《霸王之梦》。
*本文摘自时报出版《吕世浩细说史记:入门篇》,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