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这些症状很正常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22 15:00:46
The Beginning

很多新手爸妈对于新生宝宝不太了解,那么其实新生儿出生以后的这些症状是正常的,不用过分担心的哦!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人因为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来医院就诊,甚至有的半夜里慌慌张张跑去。今天,我们就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做一介绍,以便月嫂和家长有个了解。

1. 胎脂

足月的初生儿皮肤上会覆盖一层灰白色的皮脂,能够保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这些胎脂的分布并不均匀,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自然消失,不需要刻意擦拭。

2. 初生儿肚子大

这是由于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家长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是正常现象。随着婴儿年月的增长和腹肌逐渐发育,腹部会渐渐平坦的。

3. 打嗝频繁

看到宝宝总打嗝,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会难受或者生病了。其实,这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家长可尝试拍隔、喂温开水、喂奶等方式来缓解,随着宝宝的成长,打嗝现象会逐渐好转。

4. 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如针尖大小黄白色的小疹子,这就是婴儿粟粒疹。是由于皮肤在代谢过程中,不断脱落的细胞不断堆积,堵塞了皮肤上的小毛孔导致的,脱皮后自然消失。家长切记不要挤压。

5. 生理性脱皮

婴儿出生前处在温暖的养水中,出生后受外界寒冷干燥空气的刺激,以及不断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出现生理性脱皮现象,是正常的。脱皮期间,可以涂抹润肤油/霜,以保持皮肤滋润。其次,不要撕宝宝的蜕皮,存在感染的危险,等待自然脱落。

6. 四肢蜷曲

细心的都会发现宝宝出生后,常有两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睡姿呈现英文字母“W"和“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逐渐伸展。和俗称的罗圈腿即“O”型腿毫无关系,根本无需捆绑保持曲直。

7. 生理性抖动(惊跳反射)

初生儿在睡觉,或者受惊等情况下出现四肢颤抖的情况。这不是宝宝抽筋了,而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反射。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就会慢慢消失。

8. 吐奶、溢奶

新生儿宝宝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吃奶过多、过急,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是常见的现象。建议宝妈尽量采用坐喂、半卧位等姿势哺乳,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喂奶后,及时拍隔,宜采取左侧卧位,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左右逐渐改善。

9. 生理性黄疸

大约70%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在一周内左右逐渐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这是正常现象,称作生理性黄疸。但如果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染严重,或消退后又反复,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

10. 蒙古斑(青斑/胎记)

大多数小宝宝的背部、臀部可见这样光滑的青灰色斑块,是皮肤中含有过量色素造成的。不必担心,蒙古斑通常会在孩子上小学前逐渐消失,不需要治疗。

11. 吸吮小泡/脱皮

吸吮小泡指的是婴儿上下嘴唇中间部位出现的小泡,是因为吸吮动作所致,和喂养方式以及“上火”无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为此担心。宝宝稍大些,吃奶时间隔拉长,便不再出现。

12. 嗓子发响

这是由于新生儿的喉头很软,呼吸时喉头的一部分会发生变形,空气通过变窄的那部分导致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是正常的。当然,宝宝的鼻粘膜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且鼻腔狭窄,当有分泌物时,此种情况会加重,父母可以用小棉签轻柔地将鼻腔分泌物取出。

13. 鹳咬伤

很多宝宝出生时脖子后面、眼皮或者鼻尖上都有一片不规则的红色区域,这是一些毛细血管群,通常会在1岁半左右时自行消失,不需要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由于在西方有鹳鸟送子的传说,认为宝宝由鹳鸟叼来送到爸爸妈妈怀里,所以有人称这些红印为鹳咬伤。

14. 马牙和螳螂嘴

“马牙”是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就像小小的“牙齿”一样;螳螂嘴是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

15. 阴道出血和乳房肿大

新生的女宝宝会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这是婴儿离开母体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的结果;乳房肿大也是受母体激素影响导致的。这些也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有些地方有挤压新生儿乳房的做法,这是错误的。

16. 睾丸移动

刚出生的新生儿睾丸可能在阴囊中来回移动,有的时候可以移动到阴茎的根部,也有可能缩到大腿的根部,尤其是遇到冷的刺激后,睾丸容易出现移动的现象。只要大多数时间睾丸都在阴囊中,个别时候睾丸上下移动都可以视为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THE END

TAG:新生儿  这是  现象  宝宝  生理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