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诺瓦克(Lev Novak)是美国波士顿一名小学老师,并曾担任三年课后辅导教师。 他常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取笑打闹,有时候这些打闹演变成霸凌,或成为同侪间的耳语造成排挤。
预防或阻止孩子间的霸凌问题,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诺瓦克认为美国校园普遍实施的“零容忍政策”并不总能见效,他近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提出阻止孩子霸凌行为的七个建议。
1.避免陈腔滥调
孩子的道德观还没成型,泛泛一句“不可以欺负别人”对他们不起作用,校园里“禁止霸凌”的标语效果也很有限。诚恳的谈话,具体的名字、事件、情况,才能引导孩子反省。每有霸凌事件发生时,要具体地跟孩子谈当时的情况。
2.记住霸凌的目的
大家必须从孩子的观点去了解霸凌的行为。对许多孩子而言,霸凌是一种寻求肯定的行为。很多孩子霸凌别人,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很酷;但他们没想到这是错的、残酷的,是会带给别人痛苦的。告诉孩子,霸凌者只会让人害怕,领导者才能令人尊敬。
3.霸凌者经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会霸凌他人的孩子,经常是困惑、愤怒、沮丧的。他们只是为发了泄情绪而霸凌,觉得是别人惹怒了他们, 但不知道这就是在霸凌。让孩子谈谈他们的感受,问问他们为何愤怒,教他们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
4.霸凌者经常急于长大
霸凌也可能是一种成长的宣言,表示自己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乖乖牌了。如果孩子心目中的大人世界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他们也会采取残酷的行为对待同侪。处理霸凌问题时,把孩子当大人,用成年人的口气跟他们谈话。
5.内在问题可能表现在外在行为
缺乏安全感的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以表现自己的强大。有自我形象问题的女孩会取笑其他女孩丑八怪,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能会故意扰乱课堂。多关注孩子的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霸凌无关教养技巧
善良的孩子也可能霸凌别人,聪明的孩子也可能霸凌别人。不要以为孩子聪明善良,就认为他不会有霸凌行为。孩子出现霸凌行为,不代表家长教育失败。一有征兆,就要处理。不要逃避跟孩子讨论霸凌问题。
7.教导他们如何修复关系
在霸凌的当下,霸凌者会得到快感;但霸凌过后,霸凌者也会感到痛苦与羞愧。他们不愿意,或者不敢去道歉,因为那会让他们更羞愧。给他们机会去修补关系,为被欺负的孩子做点事,承认自己的错误。
(本文作者曾多闻,旅美新闻工作者。混迹北美媒体界十余年,曾任记者、编译、主持人等。现为全职妈妈、兼职自由撰稿人,固定供稿Moms Rising、World Moms、亲子天下。着有散文集《微足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童书《那年的暑假》、《小红的主播梦》,合着报导文学《想望家园》,合译《抉择──希拉里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