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孩子失去了信心怎么办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04 10:02:13
The Beginning

“听话”的孩子失去了什么?很多孩子因为听过过度,而对很多本应该抱有信心的事情失去了信心,并且还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今天的主题不是为了告诉家长们什么,而是希望家长们能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1

亲戚家的孩子今年五岁。和所有同年纪的小姑娘一样,她永远叽叽喳喳、精力旺盛,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漂亮小鸟儿。

周末来家里玩,为了排解她的无聊,我只能陪同她玩闹。本以为电视一开,万事大吉,佩奇一家子快乐的小猪肯定能把小屁孩乖乖定在电视机前。哪承想,现在的小孩儿也太能“闹腾”了!

一会是要出门玩轮滑,一会是追着狗在草坪上又跑又跳,打滚沾的一身草屑。不到一个下午,小姑娘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辫子早就散开了,乱糟糟的头发里埋了不少草沫子;身上就更惨了,屁股和膝盖上都是可疑的黑印子;小手上还被磨破了一块皮,刚吃完一个冰淇淋,糖浆此时还在脸上挂着……

我大概已经猜想到了她妈看见她的神情,肯定是少不了挨一顿“不听话”的骂。

回到家里她妈却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非但没有半点怪罪的意思,反倒是询问小孩玩得开不开心。小孩立马就把下午的见闻全演了一遍,反倒是我,站在一旁很是羡慕。

说起来,我小时候就是家长嘴里标准的“乖小孩”,别说沾一身泥巴回家了,就连吃一口路边摊的小吃都会挨骂。想学滑板,我爸怕我摔跤,坚决不同意。想去露营,我妈又怕不安全,坚决不放行。

后来上学、工作、组建家庭,就这么一直听话过来,现在成为一个大人了,可当一个小孩儿要我陪她轮滑的时候,我只能尴尬地摆摆手;手上拿起乐高的时候,一堆积木都能难住我,怎么拼?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女性朋友,名校毕业,学业优秀,各类大奖拿到手软,好像没什么事儿能难得住她。前段时间,她选择gap一年,和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在野外生活,做做义工。也就在这段时间,她第一次体会到受挫的滋味,每次聊天都和我大倒苦水。

“我不敢攀岩…也不敢走山路。”

“我动手能力好差劲啊,怎么都学不会扎帐篷!”

“哎,今天团队活动,让我们设计小游戏,就我一人啥也没想出来。”

“……”

这样的苦水听得多了,让人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曾经的安全区,又是不是一种画地为牢呢?

这位朋友是听话的女儿和学生,也是遵守规则的高手。在她的认知范围中,解决事情的重大途径是寻求经验之谈。适应规则,循规蹈矩,总能收到不错的结果。

可为什么在gap期间,她犯了难?当她在从未了解过的野外生存环境中,当她需要独立创造出一份方案时,她手足无措了。

事实上,在扮演“听话的小孩”的过程中,我们好像丧失了“去想象”、“去尝试”的能力。“听话照做”的指导日复一日地消磨了我们的感受性。

“听话”的孩子虽然远离了一些看似包藏着肮脏和危险的环境,可又无可避免地成为了缺乏个性与创造力的人。

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位同事,平常做事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却一直难有大的提升。上司曾经评价他说:“你是一位好的员工,却不是一个创造者。”

他从小也是“别人家的乖孩子”,一直听话,不调皮不惹事,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步入职场、组建家庭,但他离开父母、老师、指导文件就无法生活和工作。

现在没有人告诉他“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一旦工作上需要自发的创意,他便顿时坠入荒野。做不出创意,下不好决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贫乏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他,他从未拓宽过思维的边界。个中滋味,又何其苦涩。

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划定了一个圈,在圆圈内是安全区域,出了这个圈,就会有被妖魔鬼怪捉住的风险。

大千世界,困难重重,每一个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宝贝会受到伤害。孩子们好奇,忍不住向圈外的世界招手了,反应最大的就是家长了。他们劝说、引导,甚至是命令:“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你要做个乖孩子。”

乖真的就好吗?

听话真的就是对的吗?

我想,有时候成年人也会羡慕勇敢的孩子吧——可以熟练地踩上滑板,哪怕会摔倒,也毫无惧怕地去拥抱整个世界。同时,也会想象着,如果在很久之前的下午,我们的妈妈曾经那样对我们说过:

“去当一个「捣蛋鬼」吧,妈妈不需要一个「乖孩子」。”

那么今天的自己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创造力,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父母却常常以“画地为牢”的方式去保护孩子,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正确的方式激发和引导出来的。

THE END

TAG:听话  孩子  创造力  乖孩子  小孩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