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不笨,而是家长方法笨!你还在用笨方法教孩子吗?快来自查
教育孩子的笨方法有哪些?近期热播剧《陪孩子一起长大》里面家长鸡娃式教育引起了很多家长们的反思,他们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上很恐慌,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耽误孩子的前程,但是其我们家长的很多教育方法都是很笨的,不适合孩子的。
现在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一直自带恐慌,怕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没有,怕别人家孩子会的自己家孩子不会,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追着兴趣班跑,追着辅导班跑。孩子最初跟同伴相比显得出类拔萃,但随着时间推移,有的孩子身上的光环逐渐消失了, 做了这么多努力,孩子却越学越“笨”,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 “习得性愚蠢”的概念。她认为,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将对学习产生无助感,丧失自信心,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一种消极状态,他人就会觉得孩子“越学越笨”了。
而实际上,孩子身上逐渐产生的“笨拙感”,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才是孩子越学越“笨”的根源之一。
“笨方法”1:过早地进行知识传授,
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号,过早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给孩子规定高标准、严要求。
一方面,有些知识并不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鹦鹉学舌地死记硬背一些,却不理解,所以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更失去童年的快乐。
另一方面,家长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又没有跟进讲解和指导,就会导致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设定的目标,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孩子都会很受挫,觉得自己很笨,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
“笨办法”2:单纯地要求死记硬背,
不引导孩子自己探索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把知识点“背下来”,没有为什么,孩子们不解其意,背起来也就相当困难,尤其知识量增加,这种难度就更大。
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一到初中快速下滑。因为小学很多知识靠粗暴记忆可以解决,但初中课程难度增加,功课量增加,必须靠理解才能举一反三,单纯的死记硬背根本无暇覆盖所有知识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去探索思考的乐趣,孩子学起来自然显得越来越“笨”。
“笨办法”3:只顾“言传”,
没有“身教”
很多父母会教育孩子健康作息、多读书、多看报,但是自身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下班后玩电脑、看电视,熬夜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如果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就缺失了威信。 家长不爱学习和阅读,就不能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好的阅读和学习的环境,孩子自然也不会对书本感兴趣。
“笨办法”4:把“笨”挂在嘴边,
给孩子过多的负面暗示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
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如果家长总说孩子笨,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定势:“我笨。”结果影响孩子的智力活动积极性,反而限制了智力的发展,学习上不去。
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 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父母这样做,才会让孩子越来越聪明可爱!
鼓励孩子探索,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孩子来说,每一次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积极探索,但不要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而要“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就可以摘到苹果”。
人在成功时,大脑会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驱使孩子重复这一体验。从这个角度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做游戏、做手工、做家务时,不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度引导。
比如,当孩子参加手工比赛,但捏出来的老虎像兔子,家长切不可嘲笑甚至羞辱,而要指导孩子重新认识两者的区别,并协助做好。
再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让孩子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使之保持对世界、对探索、对学习的热情,并树立自信,积极前进。
顺应孩子的花期,保护孩子的兴趣
前苏联一位教育家给孩子上课,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往下扔,一边提问,谁接到球就回答。有人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教育家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孩子就可能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提上日程上吧。
允许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孩子喜欢的事物有可能和家长期望的不同,有的女孩儿喜欢跆拳道,父母可能会感觉女孩子应该安静点好。当意见不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喜欢的,孩子才能做的开心,收获喜悦。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失败
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这就需要家长放弃完美主义,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放到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安慰孩子,陪孩子共同反省。反省的方法是先听孩子的想法,正确的及时赞赏,错误的委婉提醒,切忌训斥、挖苦。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父母对孩子的失败经历要给予足够的包容,不要用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也不要劈头盖脸地责骂,而要让他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常胜将军”,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失败人人都会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父母教育孩子的“笨办法”,你中招了没有?
相信没有“笨孩子”,只有“笨办法”,只有父母摒弃“笨办法”,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更加聪明!
本内容和图片都是由用户投稿,如果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