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也想天天吃汉堡啊!但孩子的健康营养怎么办?」社会对女性育儿的期待,常常在育儿分工中,爸爸可选择「不吃力又讨好」的工作,没那么讨喜的规範、饮食控管等工作,还是得由妈妈接手。在育儿教养路上,爸妈间能不能有更多弹性?
前几天,在大学教书的男性友人分享了他跟女儿之间的小秘密,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和幸福感,在场的其他男性友人露出欣羡的神情,见证了「女儿果然是爸爸前世情人」的甜蜜。身为现场唯一的妈妈,心里的警铃哔哔大作,这绝对是个地雷故事啊!
对爸爸是甜蜜,对妈妈是地雷的故事
友人用温柔的声调回忆着,女儿刚上幼儿园时,他心里很不捨,没有课的早上,太太把女儿送到学校后,前脚一离开,他后脚接着把女儿带出来,去闲晃、去逛街、去看风景,享受只属于父女两个人的亲密。虽然没多久后,随着太太的发现,这个快乐的日常插曲被迫结束。
在另一个以妈妈为多数的场合,我跟大家分享这位爸爸口中的甜蜜故事。故事说了一半,我便看到好几位妈妈皱起眉头、猛摇头,最后大家此起彼落的谴责自以为的浪漫。
有人批评:「这样会打乱孩子上学的节奏」,有人抱怨:「这样之后孩子会有很多不上学的理由」,有人小结:「这就是爸爸跟妈妈的差别,爸爸负责玩,妈妈负责收拾善后。」
政府的统计数字呈现,男人投入家务劳动与育儿照顾的时间,逐年微幅的提升,但相关研究告诉我们,进一步检视男人多半从事哪些工作项目,仍旧存在高度的性别区隔。以家务而言,男人较多负责偶发性而非日常例行的任务,像是:修理家电、换灯泡等等,这些与男子气概和阳刚特质连结的工作。
回到育儿照顾,爸爸做得比较多的是陪玩,餵奶、换尿布、哄睡等重複性的工作还是妈妈的责任居多,我们的社会还是认为女人较擅长带小孩。整体而言,相对于女人,男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选择他想做的与不想做的,重要与不重要的,选择他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亲职实作。女人呢?则必须捡起其他剩下的全部,没有选择。
做爸妈不是天赋本能
小孩还小的时候,每次讨论育儿分工,另外一半常用「我不会」、「我没有信心」推辞掉许多养大一个小孩必须要有的例行工作。我没有觉得他在找藉口,关于「做妈妈」的许多事情,我一样没有信心,觉得很多眉眉角角是手脚笨拙的我,做不来的。
哺餵母奶的姿势经常不合人体工学,换尿布始终没有很顺手,当孩子洗澡时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一时手滑,别人口里再简单不过的细琐工作,我都要练习好多好多次。做妈妈(做爸爸)绝对不是天赋本能。
孩子八个月大时,我因为工作出差,第一次在外面过夜。我接到伴侣的电话,他为了不知道该怎么哄睡小孩慌乱的手足无措,没多久,又接到他顺利哄睡孩子后的电话,他说:「小孩哭了十分钟就睡着了,好像也没那么难……。」
育儿教养过程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跟哄睡一样,练习一次、两次、三次,总会越来越上手。那次之后,我也破除自己心中存在的想像:「孩子没有妈妈是不行的。」
孩子六岁时的现实状况是:我出国开会的期间,他可以享受妈妈不在时才可以发生的「例外」,像是爸爸连带着他吃两天汉堡当作晚餐(爸爸觉得有吃东西比什么都没有吃好),坐车时可以不坐安全座椅(错误示範),睡前读书可以一口气读四本(完全不管明天要不要上学)。
在孩子心中,妈妈是黑脸纠察队;爸爸则是玩乐的好伙伴。
谁不想只负责单纯陪玩?
虽然我肯定现代爸爸(包括我的另一半)不再认为父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赚钱养家,他们愿意以更多元、更贴近孩子成长的方式「做爸爸」,但要养大一个孩子,绝对不是只有「陪玩」就好。
我也要想要天天吃汉堡啊,只是心里挂念的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更均衡的营养。我也不希望为了要不要坐安全座椅、要不要绑安全带,跟孩子僵持不下,甚至起冲突,但谁能承担一丁点的安全风险。该睡觉时,我也可以把时间丢在脑后,不过明天一早可能得处理没睡饱、满满起床气的孩子。
在双薪家庭的脉络下,我得考量的不是只有孩子的状况,还包括我和伴侣各自的工作:能不能準时赶得上开晨会、有没有精神元气应付一整天的职场任务……。可能还得包括盘算着,要如何消灭堆积如山的家事。现在年轻人跟风大谈的斜槓人生,早就是无数妈妈的日常写照。
父母扮演黑脸、白脸的角色,不单是教养孩子上发展出来的策略,对很多长期扮演黑脸的妈妈而言,其实是被迫的无奈选择,在育儿分工不均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的得面对亲子间的冲突、维持家庭生活秩序,如果允许,谁不想只负责单纯的「陪玩」。育儿教养的路上,没有哪件事情非妈妈不可(如果有,或许是亲餵母奶),也没有哪件事情爸爸一定不行,期待更多的并肩同行。